近期,加沙流血沖突成為各界關注焦點。自3月30日以來,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拉開持續(xù)六周的“回歸大游行”序幕,目的是抗議以方拒絕讓巴勒斯坦難民回到被占領土。然而,抗議民眾卻遭到以色列軍警實彈鎮(zhèn)壓,迄今已造成29人死亡,超過1300人受傷,其中約400人被實彈擊中。
以色列對阿拉伯民眾回擊,不成比例地濫用武力并非首次。2006年,以色列因真主黨綁架幾名以色列士兵,大舉入侵黎巴嫩,造成5000多人傷亡;2009年底至2010年初,以色列借口哈馬斯發(fā)射火箭彈,對加沙地帶發(fā)動“鑄鉛行動”,再次造成數(shù)千人傷亡;2014年7月,以色列僅因3名以色列少年遇害,就對加沙展開“護刃行動”,造成5000多人傷亡。
以色列在阿以沖突中如此強勢,根源就是當前阿以力量對比失衡,阿拉伯世界基本喪失了反抗以色列的能力。眾所周知,以色列生活在阿拉伯世界敵對包圍中,一度處境孤立,然而由于外有美國力挺,內有阿拉伯世界持續(xù)分裂,以色列最終逃過滅國之災,在中東地區(qū)越活越“滋潤”。尤其是2011年中東劇變后,阿拉伯世界整體陷入動蕩,埃及、突尼斯、也門、利比亞出現(xiàn)政權更替,敘利亞陷入持續(xù)內戰(zhàn),阿拉伯世界的強硬勢力整體衰落。相比之下,在此次中東政權更替潮中生存下來的海灣國家,則富而不強,在軍事能力方面很難與以色列抗衡。而且沙特等國為了遏制伊朗,與以色列關系越來越密切。
在這種情況下,以色列更沒有了外來制衡,在地區(qū)事務中越發(fā)強勢。例如,在敘利亞問題上,以色列乘敘利亞陷入內亂之際,頻頻侵犯敘利亞合法權益。2016年4月,以色列首次在占領的戈蘭高地舉行內閣會議,內坦尼亞胡高調宣稱,戈蘭高地將“永遠留在以色列手中”。以色列軍隊還頻頻對敘利亞目標發(fā)動空襲。據(jù)以空軍司令阿米爾·埃森勒稱,自2012年以來,以色列已經在敘利亞進行了100多次空襲。
在巴以問題上,以色列的態(tài)度更加激進。近年來,以色列曾關閉阿克薩清真寺、拆毀被認為參加恐怖襲擊嫌疑人住所、數(shù)次批準新建猶太人定居點、槍殺巴勒斯坦政府部長。以色列還強行搶占原來巴勒斯坦居住地,將原有房屋直接夷為平地,或采取斷水斷電做法,將當?shù)鼐用駨募覉@中驅趕出去。2017年2月6日,以色列議會通過將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合法化法案,將巴勒斯坦8萬平方公里私人土地直接收歸以色列。
以色列對待哈馬斯控制的加沙舉措更加冷酷。自2007年6月起,以色列全面封鎖加沙地帶,禁止當?shù)孛癖娕c外界接觸,并禁止外部商品流入。加沙地區(qū)實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監(jiān)獄。據(jù)報道,在加沙地區(qū),65%的人口陷入貧困,72%的人口面臨食品短缺,80%的人口依靠國際援助生存,43%的人口面臨失業(yè)等經濟和社會負擔。據(jù)報道,因缺乏相關設備和燃料短缺,當?shù)匚ㄒ灰患椅鬯幚韽S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,每天約有1.1億升未經處理的生活和工業(yè)污水流入地中海。
以色列使用懲罰性手段教訓巴勒斯坦人,目的就是讓其明白:反抗以色列得不償失,支持哈馬斯將付出慘重代價。重壓之下,哈馬斯被迫改變強硬政策。2017年5月1日,哈馬斯發(fā)布新的《綱領文件》以代替1988年哈馬斯剛成立時的《憲章》,不再提“消滅以色列”,明確接受“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”。相對溫和的哈尼亞取代強硬的邁沙阿勒,成為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。2017年9月,哈馬斯被迫同意巴勒斯坦和解政府接管加沙。
哈馬斯是巴勒斯坦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反以最堅定的政治軍事力量。但在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的情況下,非但沒有得到來自阿拉伯世界的廣泛支持,反而成為各方打壓和嘲諷對象,最終只能全面屈服。哈馬斯立場后退,也是巴勒斯坦整體立場的后退。沒有了哈馬斯的掣肘和堅守,在未來的巴以和談中,以色列只會更加強硬,“公平的和平”或成泡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