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近日在《世界經濟展望報告》更新版中,將印度2019年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6.1%大幅下調至4.8%,這一數值也低于印度中央銀行和世界銀行同為5%的預測值。
報告指出,印度的經濟活動出現“意外的負面變化”,在非銀行金融部門債務壓力和信貸增速下降的背景下,印度國內需求的急劇放緩超出預期。IMF的統(tǒng)計數據還顯示,印度一般性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(GDP)比例已飆升至68.1%,為3年來最高水平,為此該機構呼吁印度政府著力解決公共債務問題,將此數值控制在60%以下。
2018年4月以來,印度經濟增速持續(xù)放緩。印度中央統(tǒng)計局數據顯示,2019年第二季度印度經濟增速為5%,第三季度下滑至4.5%,是6年多來的最低水平。第四季度數據尚未公布,市場預測即使有所反彈,增速也不會有大幅度變化。
為提振經濟,印度從去年9月起陸續(xù)出臺了多項刺激政策,但印度政府前首席經濟學家蘇布拉瑪尼安認為效果并不明顯,印度經濟正面臨嚴峻挑戰(zhàn)。一方面,經濟領域長期積累的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集中爆發(fā),加重企業(yè)和金融部門債務壓力;另一方面,政府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,導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拉動經濟回升的“組合拳”效果不佳。
聯合國助理經濟事務專員朱利安·斯洛特曼日前表示,投資和消費“雙降”是造成當前印度經濟放緩的重要原因。此外,國際經貿環(huán)境的嚴重惡化成為拉低印度經濟增長的外部因素。也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,導致此輪印度經濟下行的根本原因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發(fā)生償付危機造成的流動性緊縮。
2018年9月,印度基礎設施租賃和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因無法償付相關債務,造成一系列違約和評級下調。此后,危機情緒在印度非銀行金融機構間蔓延。為應對危機,非銀行金融機構被迫選擇出售資產、削減貸款,不僅造成市場流動性趨緊,也直接導致汽車、住房銷售等疲軟,拖累經濟整體增速。雖然印度央行決定在本財年為國有商業(yè)銀行提供7000億盧比(1美元約合71盧比)信貸資金,但由于失去了非銀行金融機構這一重要的貸款渠道,資金難以向終端消費有效流動,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
印度各界期待政府通過大幅減稅、支持農業(yè)、提振出口等措施,將經濟重新帶回高增長軌道。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去年底已宣布,印度計劃未來五年在基礎設施領域投資1.4萬億美元,以實現到2024年GDP達5萬億美元的目標。